目录
沿着缓缓流动的运河,黑壁仓库林立,残留着众多历史性建筑物的知多半岛的半田市。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盛行运送业和酿造业而繁荣起来的城镇。
在田市,有几个酿酒厂,和制造Kabuto啤酒的红砖建筑,以及以制作醋而闻名的味滋康的总部,酿造文化代代相传。
这次我们来到了拥有200多年酿酒历史的“国盛 酒文化博物馆”!不仅可以加深对清酒酿造的理解,还可以加深对清酒魅力以及充满前人智慧的工具和技术的理解。
国盛酒文化馆
国盛酒文化馆,是中埜酿酒株式会社运营的酒博物馆。中埜酒造是1844年 (弘化元年) 创业以来,近180年一直在半田地区酿造酒的老字号,率先引进机器,继承了酿酒的传统技术和精髓,实现了稳定的品质和提升。
然后,以1985年新工厂的竣工和运转为契机,重修了使用了约200年酿酒的酒窖,创建了“国盛酒文化馆”。馆内除了展示实际用于酿酒的工具之外,还可以加深对知多的酿酒文化和日本酒的基础知识的理解。
厚重的黑色墙壁,嵌入格子的白色灰泥窗为特征的仓库,建筑物本身也可以说是知多酒造史的叙述者。1楼有接待处,2楼有展示、试饮区、小卖店。
设施的人会一边解说馆内一边给我们带路,所以即使是不了解日本酒的人也能轻松地提问,很开心。
那么,马上进入馆内吧!
揭开知多酿酒和国盛历史的展板展示
办理完接待手续,上楼梯。
据说在用于酿酒的时代,1楼是酿酒的场所,2楼是作为仓库使用的。因此,楼梯也是陡坡,慢慢上去吧。在楼梯旁边也能看到实际使用的大水箱。
在整面墙壁上排列着的展示板上,写着在知多酿酒的繁荣背景和与中埜酿酒的品牌・国盛相关的趣闻。
因为知多的气候和地理得天独厚,所以酿酒盛行起来。据说在300多年前,江户时代初期的宽文5年 (1665年) ,知多一共有114家,半田有10家酿酒家创业。
知多的年平均气温为15.5度,是适合醪糟 发酵的气候水土,与被称为铭酿地的滩和伏见、西条的降水量和气温相比也没有太大差别。此外,除了享受优质的酒米和清澈的泉水之外,还有德川御三家,尾张藩的奖励,完善了制造好酒的环境。
江户时代中期 (1723年) 开始向江户发货。知多位于江户和上方 (现在的大阪) 的中间地带,因此作为“中国酒”备受青睐,到18世纪末,知多逐渐成长为占进入江户酒总量30%的大产地。
也有这样的背景,国盛藏于弘化元年 (1844年) 创业。包含了希望“祈求国家的繁荣,同时也是我们酒的兴盛”的心情,命名为“国盛”。
当第一次大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大演习于1890年在知多半岛举行时,国盛仓库作为被作为大本营,并有迎接明治天皇的记录。
此外,还介绍了“酒”汉字的形成以及10月1日被称为清酒日的原因,还有很多关于清酒的小知识,非常有趣。
观看酒米和大米的制作过程
日本酒的主要原料是米和水,但是用于酿酒的米和我们平时吃的米 (普通米) 不同,被称为“酒米 ”。酒米的特点是比一般米颗粒大,蛋白质和脂肪少。熟悉日本酒的人可以喝酒并猜出酒米的品种。
然后,将酒米精白减少杂味的工序称为“精米”,根据精米的比例,酒的名称和味道也有很大变化。
在馆内,有可以比较精米率和实际米的展示,没有精米的和50%精米的米粒的颜色和大小都有这么大的变化。
还展示着,用立体模型制作的,使酿酒工序简单易懂的展示。虽然现在有很多机械化的工序,但可以看出过去每一个工序都是工匠手工精心进行的。
立体模型的人偶是用和纸做成的,所以很有情趣,很适合日本酒。
除此之外,也有稍微不同的酒器和德利,也能接触到前辈们“让我们愉快且美味地喝日本酒”的想法。
可杯是一种清酒杯,是高知土佐的,用于游戏的座敷杯。如果把它摆成陀螺的形状,它就会倾斜,所以倒入酒就必须喝完。
形状多种多样,包括有孔的、天狗形状和雏鸡形状的,作为高知的土特产很受欢迎。
与鸽子形状相似的鸽子酒壶,是斜插在地炉或火盆的灰上,加热到温热的温酒容器。放入灰烬中,在远红外线下慢慢加热,因此可以在不损害酒的味道的情况下温酒。